西南少数民族流行歌(西南少数民族歌舞)
时间:2023-09-26 07:20:08 浏览: 作者:ye
1. 西南少数民族歌舞从学校排名来看,四川师范比西南民族大学好。不过四川师范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各有强项,关键还是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需要,综合考虑个人在不同学校的发展空间

1. 西南少数民族歌舞

从学校排名来看,四川师范比西南民族大学好。

不过四川师范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各有强项,关键还是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需要,综合考虑个人在不同学校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前景,最后做出理性的选择。

2. 西南少数民族民歌

民歌:

《清早起来大太阳》、《太阳出来喜洋洋》、《摘葡萄》、《下田薅秧排对排》

《康定情歌》大概是流传最广的四川民谣。1952年中国康藏青年在维也纳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康定情歌》荣获银质奖章。而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推出的唯一一首中国民歌也是《康定情歌》。

这首歌,其实是先在康定藏汉群众中自由传唱的,它当时不叫《康定情歌》,而叫《跑马溜溜的山上》。跑马山当初也并不叫跑马山,叫仙女山。一位老人说,他们十几岁时在康定听见的《康定情歌》是这样的:“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端端溜溜的照在朵洛大姐的门,朵洛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会当溜溜的家来会为溜溜的人……”

40年代初,音乐人吴文季来康定采风,他记录整理了《跑马溜溜的山上》的原始词曲。后来,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专的教师江定仙将这首民歌精心编曲整理出来,后由当时著名的歌唱家喻宜萱在南京演唱,从此此歌走向全国。

歌词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

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

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

月亮弯弯,看上溜溜的她哟

一来溜溜地看上,人才溜溜地好哟

二来溜溜地看上,会当溜溜的家哟

月亮弯弯,会当溜溜的家哟

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地爱哟

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地求哟

月亮弯弯,任你溜溜地求哟

《采花》

这首民歌是流传于四川的传统小调。歌词用纯朴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一年中每个月开什么,使人们从中得到生活和生产知识﹐富有趣味性。

这首歌是一首并置型三句体结构的歌﹐它的第二句旋律开放﹐采用了一个大的弧型﹐感情起伏比较大﹐与第一句的回返式旋律进行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不稳定的结构功能﹐第三句比较收拢﹐较稳定﹐欣喜的心情表现的比较内在﹑隐约。

歌词

正月里采花无哟花采,二月间采花花哟正开,二月间采花花哟正开。

三月里桃花红哟四海,四月间葡萄架哟上开,四月间葡萄架哟上开。

五月里石榴尖哟对尖,六月间芍药赛哟牡丹,六月间芍药赛哟牡丹。

七月里谷米酿哟成酒,八月间闻着桂哟花香,八月间闻着桂哟花香。

九月里菊花怀哟里揣,十月间松柏人哟人爱,十月间松柏人哟人爱。

冬月里腊月无哟花采,霜打的梅花遍哟地开,霜打的梅花遍哟地开。

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们为表达对红军的爱戴和盼望红军早日到来﹐为他们解脱苦难﹐推翻黑暗的统治﹐解放家乡的心情﹐他们在原曲调上重新填了词﹐并将原来的歌名《采花》改为《盼红军》。歌词如下:

正月里采花无哟花采,采花人盼着红哟军来,采花人盼着红哟军来。

三月里桃花红哟似海,四月间红军就哟要来,四月间红军就哟要来。

七月里谷米黄哟似金,造好了米酒等哟红军,造好了米酒等哟红军。

九月里菊花抱哟在怀,红军来了给哟他带,红军来鲜花给哟他带。

青枝绿叶迎哟风摆,红军来了鲜哟花开,红军来鲜花遍哟地开。

《太阳出来喜洋洋》

这是一首四川山区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山歌。歌中表现了砍柴小孩迎着朝阳﹐拿着开山斧﹐挑着扁担﹐翻山越岭﹐边干边唱﹐乐观开朗的情景。歌词通俗纯朴﹐富有四川地方特色。曲调高亢﹑明快﹐富有活力。两者结合紧密﹐有着浓厚的地方风格。歌中多处运用了山区赶猪牛的"罗儿"﹑"欧郎罗"的吆喝声及锣鼓声"郎郎扯---光扯"的象声词作衬词﹐增加了这首歌的欢乐气氛。

迎着阳光清晨,万物在太阳慷慨普照下体现一片盎然生机,喜气洋洋,令人振奋,带来一天好心情。“太阳出来口罗喜洋洋口罗朗口罗,挑起扁担朗朗脆咣脆上山岗口罗朗口罗……”四川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为建设自己的新生活而热情地劳动着。

歌词

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罗啷罗,挑起扁担啷啷扯光扯,上山岗哟啷罗。

手里拿把锣儿,开山斧罗啷罗。不怕虎豹啷啷扯光扯,和豺狼哟啷罗。

悬崖陡坎罗儿,不稀罕罗啷罗。唱起歌儿啷啷扯光扯,忙砍柴哟啷罗。

走了一山罗儿,又一山罗啷罗。这山去了啷啷扯光扯,那山来哟啷罗。

只要我们罗儿,多勤快罗啷罗。不愁吃来啷啷扯光扯,不愁穿哟啷罗。

《槐花几时开》

《槐花几时开》是四川民歌中的经典之作,它实际上是宜宾地区的一首传统山歌,形成年代久远,清光绪年间刻本《四川山歌》中就载有它的歌词。

据宜宾市音乐工作者龙厚仁研究,它的曲调采自宜宾地区一种被称作“神歌”的山歌歌腔。这种歌腔,过去是川南农村大户人家婚葬、祝寿、敬神时,请一批民间歌手来家里演唱的。几经演变,其内容已完全脱离婚葬、祝寿、敬神的束缚,而常以一些幽默的词句、腔调来反映农民生活和思想感情。《槐花几时开》就是在川南“神歌”的基础上,几经演变,精雕细刻而成的四川民歌珍品。

这首歌的歌词只有短短的四句:

高高山上(哟)一树(喔)槐(哟喂),

手把栏干(啥)望郎来(哟喂)。

娘问女儿(呀),你望啥子(哟喂)?

我望槐花(啥),几时开(哟喂)。

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活脱脱地托现在我们眼前,其语言纯朴、生动,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听起来格外亲切、甜美。

著名的老一代川籍歌唱家,每到全国各大城市开独唱音乐会,都把这首家乡民歌作为“压台”曲目。往往一经开唱,不再唱一、二遍是下不了台的,可见这首经典四川民歌的无穷魅力!

《摘葡萄》

这是四川川东的一首山歌。在西南地区内,与云南、贵州山歌相比,四川山歌更多具有汉族音乐较单纯的本色。四川山歌的曲调比较挺拨、坚韧,尤如那里的山光水色,并表现出深厚的文化传统。这首川东的《摘葡萄》就是典型的一例,它含蓄、幽默地表达了恋人的单相思之苦,同时又表现出四川人的爽朗和豁达的性格。

歌词

那山没得这山高,这山有一树好葡萄;

我心想摘个葡萄吃,人又矮来树又高。

那山没得这山高,这山有一树好花椒;

我心想摘个花椒尝,麻乎麻乎啷开交。

“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此谓天府。”距今2000年前的汉代文学家刘向在他的《战国策》中这样描述过四川。从此四川在中国独享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看不完的民族风情,听不够的四川民歌……“天府之国”的含义在这里无限延伸。

3.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中国西南地区一共24个少数民族。中国西南地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少数民族分别是:白族,傣族,水族,佤族,苗族,怒族,门巴族,彝族,土家族,珞巴族,拉祜族,纳西族,哈尼族,布依族:侗族,阿昌族,基诺族,独龙族,傈僳族 ,仡佬族,普米族,德昂族,布朗族,羌族,藏族。

4. 西南少数民族民俗

三代还宗,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意思就是一个男的入赘到女方,就要改姓女方的姓,然后到第三代出生的孩子又要改为爷爷原来的姓。

三代还宗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婚嫁风俗。

三代还宗例子:张姓男子入赘到陈姓女家,他也要改为陈姓,那他们生的孩子也是姓陈,那孙子就要回到爷爷原来的姓,所以孙子就要姓张,这就是所谓的“三代还宗”了。旧社会崇尚男尊女卑,歧视男方入赘,在新社会没有必要坚持“三代还宗”。

5.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舞蹈的艺术特征

中国西部艺术”的内涵与外延,一是指中国西部地区独有的地域艺术,如西部独有的少数民族艺术,西部独有的民间艺术和独具西部文化意蕴的宗教艺术等等;二是虽非西部独有却独具西部特色,而且在全国乃至世界独具一格又占重要位置的特色艺术,如西部岩画艺术、西部彩陶艺术、西部服饰艺术、西部歌舞表演艺术、西部雕塑石刻艺术、西部诗史与民间传说等等。

艺术是文化的肖像,也是文化交流的特殊方式、重要载体和直接产物。西部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西部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特殊表达方式,又是外来文化与西部的特殊地域环境、不同民族及其文化传统交汇创化的结果,其独特性是内在的、具有原创性的,其存在形态和表现方式丰富多样而有共同特征,诸如群体性与自娱性、族群性与地域性、原始性与宗教性、混融性与多样性,以及功能性与装饰性、象征性与寓意性、技艺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和谐。这与国内的东部、中部艺术形成鲜明对比,在人类艺术史的大背景中越发显得突出。

西部艺术在特定的社会生活形态和文化体系中产生,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同时也保留了自身的特性。发掘西部艺术的多维价值,尊重其多样性,既是对民族艺术资源及其价值的发现,也是对全球化挑战的应对,是文化自觉、自信的体现,是“和而不同”前提下的多元互补,在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中显得十分重要。本书将中国西部艺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较系统地梳理与研究,涉及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岩画艺术、彩陶艺术、歌舞艺术、雕刻艺术、佛教艺术、青铜艺术、服饰艺术、独特艺术等。主要梳理、介绍并从艺术理论、美学角度分析其多维价值和潜在的文化意义,揭示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独特意义。

6. 西南少数民族原生态合唱

壮族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

三月三上巳节在中国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三月三上巳节在我国由来已久,最早收录在汉初的文献里。

在上古时代,上巳节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春和景明,人们走出家门,集于水边,祭祀宴饮,举行清除不祥的祓除仪式。古代在这个日子女孩们要"上巳春嬉",穿上漂亮的衣服,临水而行,踏歌起舞,以驱除邪气。

古时以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上巳节的日期固定为三月初三,后代便沿袭下来。“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

黎族人称三月三为谈爱日,与海南苗族节日相同。畲族群众云集宗祠,自晨至暮,对歌盘歌,怀念始祖,并采撷乌稔树叶,取其嫩叶汁浸糯米炊制乌饭,款待宾客,以驱邪祈福。

在中国北方中原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2014年起,“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公众假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

7. 西南少数民族舞蹈

扫把舞又称“掸尘舞”,是一种流行于中国西南的民间舞蹈。扫把舞舞蹈动作独特,因为扫把本身出自生活,所以舞蹈中也有许多和扫把相关的动作,给人以生趣。

在跳扫把舞时,需要做好足部的准备工作,因为扫把舞的动作大部分以脚踩为主,需要学会正确的脚步和坐姿。

参加扫把舞的人们要注意团队合作,把队友的动作和自己的动作协调好,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扫把舞节奏明快,跳起来非常有劲,因此备好状态,跳好节奏是跳好扫把舞的关键。总之,扫把舞是一种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舞蹈,跳扫把舞不但能增强身体协调感和灵活度,还能感受到浓郁的民间文化魅力。

8. 西南少数民族歌舞剧目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的历史非常悠久,并在发展过程中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及精湛的表演艺术。作为独具魅力的地方剧种,川剧在其剧本、语言、唱腔、表演和程式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民俗特色,成为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艺术。

9. 西南少数民族歌舞视频

摔跤舞是一种源自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舞蹈形式。它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彝族、苗族、藏族等民族中。摔跤舞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节奏感而闻名,舞者们通过模拟摔跤动作,展示力量、灵活性和协调性。

这种舞蹈形式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同时也展示了民族的勇敢和坚韧精神。摔跤舞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10. 西南少数民族歌舞音乐

很不错的艺术类专业。

西南科技大学舞蹈专业就业排名第5,是艺术学35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1的专业。西南科技大学属于理工类大学,艺术专业并不是它的强项,舞蹈专业已经很不错了。

11. 西南少数民族的乐器有哪些

蓝弦子和扎头子是中国传统的两种乐器。

蓝弦子是一种古老的弦乐器,它由一根弦和一个木质的按键组成,可以弹奏出悠扬的旋律。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它被称为“古琴”。蓝弦子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扎头子是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它由一个木质的桶和一个木质的棒组成,可以弹奏出激昂的节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它被称为“打头”。扎头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用来演奏古典音乐,也可以用来演奏现代音乐。

蓝弦子和扎头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种重要乐器,它们的历史悠久,音色独特,可以用来演奏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此外,它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来表达中国文化的精髓。

相关阅读
  • 千年商都拥抱时尚风

    珠江之畔,广州塔下,一场场精彩的时装秀演绎着优雅的文化艺术盛宴。28日,主题为“时尚恋花...

  • 时尚风衣+T恤

    时尚风衣+T恤首先我们分享的是风衣搭配T恤衫的组合方式,毕竟这也是一种经典耐看的穿法...

  • 花型 | 男装可爱狗

    男装可爱狗狗图案时尚趋势秀场提炼狗是人们忠诚的朋友,不管是大型犬类,还是可爱萌宠,不同...

  • 国内首部《中国时尚

    中国国际时装周2022秋冬系列将于3月24日至3月31日举办。作为传递时尚风向标的中国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