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为什么能在古代流行(为什么蹴鞠没有成为现在竞技运动)
时间:2023-10-06 13:00:07 浏览: 作者:ye
1. 为什么蹴鞠没有成为现在竞技运动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

1. 为什么蹴鞠没有成为现在竞技运动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汉族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

2. 为什么蹴鞠没落于元朝

元朝时期的蹴鞠可以说几乎不存在。异族文化的入侵,元朝是由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建立的,所以他们对于下马的蹴鞠文化并不感冒,而且后来又因为有各种其它的娱乐方式出现蹴鞠就算是彻底被放弃了。

而就是这一次的断代导致了蹴鞠的彻底没落,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吸取前朝的教训觉得唐宋灭亡蹴鞠这类玩意是一部分原因的,所以朱元璋就禁止皇室踢蹴鞠还把蹴鞠当成了奇技淫巧,玩物丧志、奇技淫巧。

3. 蹴鞠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

宝宝周岁抓周抓到蹴鞠说明宝宝有运动细胞,很爱运动,而且在运动方面很强,尤其喜欢踢足球。

宝宝抓周的时候,家长要注意这些规则:

1、给宝宝准备的物品要尽量大小差不多,颜色也差不多,这样不用担心会干扰宝宝的抓取。

2、抓周物品不要选择宝宝经常玩的,要选择一些宝宝没有见过的物品,比如不要选择宝宝每天玩的玩具。

3、在宝宝抓周的过程中,大人不要在旁边干涉,一般宝宝抓一两次就行了,不要一直抓,没有意义。

4. 为什么蹴鞠没有成为现在竞技运动的标志

足球最早是产生于中国,就是中国古代的蹴鞠,而现代足球的起源地则是英国,发展到现在100多年,已经称得上是世界上第一大体育运动了,4年一次的世界杯更是所有足球迷的盛会。

足球起源: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据说,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从事一种足球游戏了。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上,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上,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

到19世纪初叶,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 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 然而众多的资料表明,中国古代足球的出现比欧洲更早,历史更为悠久。我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或“蹋鞠”,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为《汉书 .枚乘传》均有记载。

到了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已十分盛行 ,成为宫廷之中的高雅活动。1958年7月,国际足联现任主席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中国古代的蹴鞠活动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现代足球运动。这个质的飞跃是在资本 主义的英国完成的。

足球发展 从17世纪中后期开始,足球运动逐步从欧美传入世界各国,尤其是在一些文化发达的国家更为盛行。越来越多的人走向球场,投身到这一富有刺激性和畅快感的运动中去,以至于一度将足球运动开展得好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 文化发达与否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率先为足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皇后大街弗里马森旅馆成立了世界第一个足球协会—— 英格兰足球协会。会上除了宣布英格兰足协正式成立之外,制定和通过了世界第一部较为统一的足球竞赛规则,并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英格兰足球协会的诞生,标志着足球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5. 蹴鞠为什么改名叫足球

宋徽宗 赵佶

北宋第八位皇帝

代表作《芙蓉锦鸡图》

宋神宗赵顼的儿子

赵佶,即宋徽宗(1082年-1135年),出生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号宣和主人、道君太上皇帝。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北宋第八位皇帝, 1100年—1126年在位。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次年改年号“建中靖国”。

在位期间,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重和元年(1118年),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职八等。宣和三年(1121年),令三京置女道录、副道录各一员,始立道学制度。任用佞臣蔡京、童贯等人,穷奢极欲,广修宫殿,滥增捐税,以致国势日危,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北宋统治危机四伏。

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年底传位于其子赵桓(宋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与赵恒一起被金人掳去。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享年54岁,庙号徽宗。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洛阳附近),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棺椁被迎回南宋,葬于绍兴永固陵(后改名永祐陵),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宋徽宗在文学艺术方面颇有建树,集画家、书法家、诗人、词人和收藏家身份于一身,擅长古琴、蹴鞠、击鞠、打猎、射箭、马术、园艺、茶学,自创“瘦金书”字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传世名作有《芙蓉锦鸡图》《池塘秋晚图》等。

6. 蹴鞠为什么当时被禁止

蹴鞠与足球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两者的形状和材质不同。足球是圆形,由皮革和其他允许的材料制成。蹴鞠是椭圆形,外包皮革,内充米糠,发展的时代不同,我们说的现代足球,起源于英格兰。蹴鞠在我国古代的民间就有了。人数不同,现代足球一般由11个人组成队形,而蹴鞠是没有人数限制的。

这就是两者典型的主要区别之处。

7. 为什么蹴鞠没有成为现在竞技运动员

汉代蹴鞠使用的足球不是充气球,使用充气球是到唐代。

关于蹴鞠的起源,众说纷纭。一说黄帝在战胜蚩尤部落后,将蚩尤擒获并把他的胃取出,塞入毛发给士兵当球踢;此后,战役胜利,就将敌人的胃割下来当球踢,作为娱乐项目彰显军队战斗力;但黄帝属于上古传说中的人物,无法证实事件的真伪,所以这个说法只能当作是传说。

而根据史料记载,蹴鞠早在战国时期,在富裕的齐国都城临淄民众中已广泛开展,是一项风靡社会的娱乐活动。

文史记载,这时期蹴鞠主要在齐国都城盛行,被称为“蹋鞠”,鞠的构造简单,多用动物毛发纠结成球状。因为不需要技巧,也不需要特定场合,街巷里就可以进行,人人参与度高,是平民百姓茶余饭后的消遣活动。

汉代蹴鞠:第一个发展高峰

随着动乱时局的结束,汉代经休养生息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迎来古代蹴鞠运动第一个发展高峰,蹴鞠风尚从民间踢进了宫廷。皇家成员也变得喜爱蹴鞠运动,将斗鸡和蹴鞠当做是平常的娱乐项目,以蹴鞠斗鸡为乐。就如汉武帝也是喜爱蹴鞠之人,他不仅热衷于参加蹴鞠运动中,还非常爱看蹴鞠表演,在皇宫中养着一群蹴鞠技术过硬的门客。

由于宫廷中贵人的喜爱,甚至发展出蹴鞠舞。舞者穿长袖,随着音乐用脚把球做出不同的花式动作,鞠球在数人的合作下灵活游动,类似于现在花式足球,是纯粹娱乐性欣赏活动。

此外,还有一种对抗性的蹴鞠比赛。因汉代常受边境匈奴的长期骚扰,随时防备其入侵,所以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重视军务训练。而蹴鞠正好可以作为锻炼手足的一项运动,可以提升士兵们的柔韧度、灵活性、速度以及耐力。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北征匈奴时,就用蹴鞠运动训练将士。

汉军中的蹴鞠比赛已经有了完整详备的竞技规则,还有专门的球场“鞠城”,一个方形场地,两侧有六个球门,比赛双方各有六名球员和六名守门员,竞技员的球场素养和赛场礼仪要好。场上还配有两名裁判,出现了最早的足球裁判员,根据比赛规则公正无私的判定输赢。

但是出于军事练兵目的,比赛的过程中,蹴鞠运动的对抗相当激烈,允许竞赛双方推拉拽打,身体直接冲撞就如战场上冲锋陷阵打仗一般。

唐代蹴鞠:第二个发展高峰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发展繁盛,蹴鞠运动在这时期到达第二个发展高峰,鞠的制造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汉代的鞠整体是实心的,表面用动物皮毛或内脏制作,里面用羽毛或者毛发充实,球体简单粗劣。而唐代的鞠出现了不同于之前的八片皮革拼接成的球体,这种皮革缝制使球体更为圆润,球身内有动物膀胱做成的充气球胆,发展为一个充气球。这种制鞠技术的革新,使球结实但又轻巧,能够让蹴鞠运动员更好的发挥实力。

唐代时期的蹴鞠是世界上使用充气技术制成的球类,据世界体育历史的记载,即便是号称足球发源地的英国,是也只在十一世纪发明出充气球,比这个蹴鞠晚了三四百年。

唐代鞠球的发展,让蹴鞠在形式也发生了于汉代不同的变化,不再是在地上挖洞作球门,以进球多者为胜;而是设计发明了用两根竹竿,中间拉有一网,类似于现代足球网门的球门。球身的轻巧让更多的人群参与到蹴鞠活动,这对蹴鞠活动的开展以及技艺的推陈出新有重要意义,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踢法,例如双球门踢法、单球门踢法、打球、白打和趯球等等。

隋唐时期经济昌盛,社会开明,妇女受社会约束少,社会地位提升,因着球体变轻,女子蹴鞠活动在唐代更为广泛,以踢得高、踢出花样为本事,俗称“白打”。主要有用肩、背、拐、打、膝、拍等十余种打法。

宋代蹴鞠:鼎盛时期

到了宋代,蹴鞠发展得更为普及和迅速。从史书典籍中了解到,宋代的宫廷从皇帝、权臣武将到上流社层,甚至还有到访宋廷的外国国王及使臣都热衷于参与蹴鞠活动,不仅仅出现了专用的商品球和蹴鞠行话,蹴鞠还成为一种社交礼仪,该项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达到了鼎盛时期。

宋代政局较为稳定,国民力量雄厚,加上政府取消了坊市制度,人民生活自由度高,商户用心经营,有力的促进了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因此,更多的人从农耕经济中解放,在城镇中有更多时间参与体育项事。

根据史料中记载,南宋临安城有十多个娱乐行会,蹴鞠赫然在列,其中比较有名的是齐云社,又称“圆社。齐云社是一个全国性的民间组织,各地来的子弟在社中切磋蹴鞠技法、交流蹴鞠经验、定期举办各种蹴鞠盛会。如此一来便形成了行业,竞赛制度因此更加详尽,既有十禁戒和十不赛的比赛规定,又有专业的比赛裁判和工作人员。

宋代社会蹴鞠业的发展十分成熟,为此还出现了不同阶层的蹴鞠服饰。宋代皇帝以及男性贵族的蹴鞠服选用圆领窄袖袍,同时将前襟用丝带系住,袍的下摆在右胯进行掖扎,以便在进行蹴鞠运动时,充分活动肢体。其次,设计“V”字形的交领以及将团领开敞翻折,还能有助于进行剧烈运动过程中的散热。头部则用幅巾等帽式配饰包裹起来,用来固定头发,防止其散落阻碍蹴鞠运动的进行。

而在参与贵族宴会的男性蹴鞠竞技者的则身穿红蓝或红黄搭配,鲜明的颜色竞技服,类似于现代足球各球队有不同的制服,来达到冲击观众视觉的效果,活跃球场中气氛,提升观众欣赏蹴鞠运动的兴致。

至于,民间及皇宫女子蹴鞠时,她们会将头发高高向上盘缠起来,高盘高髻,利于蹴鞠时转身以及用头、肩顶撞蹴球等动作。通常情况下,女子在蹴鞠时会穿着敞开式的蹴鞠服饰,直领且对襟,具有非常窄细的下摆,衣服下摆一直留到膝盖以下甚至到了足踝,腰身呈直线。有些还会配有一种缕金罗带,与蹴鞠服里上衣衫子相互搭配。夏日的时候,宋代女子蹴鞠便穿着一种袖子比褥袄短的衫。

蹴鞠运动的发展,使得宋代蹴鞠服饰已经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体育及休闲运动服饰的部分基本特点,并且它在色彩以及局部造型上的创新与现代比赛的服装隐隐有一脉相承的地方。

宋代还出现了专门靠踢球维持生计的蹴鞠者,蹴鞠艺人。在进行切磋技艺的瓦舍,蹴鞠艺人靠精湛的的蹴鞠表演获取酬劳,平日成立蹴鞠班收取培训费。此外,蹴鞠还出现了规范的神崇拜仪式。蹴鞠行会中会祭拜德高望重的蹴鞠先人的现象,表示崇拜。

宋代盛行的儒道思想对蹴鞠产生了深厚影响。蹴鞠时,无论什么地位的人都要以礼相待,和气为贵,因而蹴鞠者更加重视集体,竞技间火药味不再浓重。这就给这项冒险性、竞争性的体育项目加上了厚重的伦理色彩,极大程度的抑制了这类竞技性强的体育项目的发展,制约了蹴鞠运动的发展。使蹴鞠向表演项目转变,社会地位逐渐降低。

宋代的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弱之风盛行同样使蹴鞠的竞技性下降,当时的人们更加热衷于趣味性和娱乐性游,蹴鞠运动逐步沦为技巧性的游戏,最终成为展现女子美感的肢体表演。后来,元明清时期的外族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压迫,对宋代蹴鞠赛制和球门的改变使蹴鞠向表演方向发展,导致蹴鞠运动从兴盛走向衰亡。

元代蹴鞠:在官场遭到排斥

蹴鞠运动在元代民间依然盛行,却在官场遭到排斥。元武宗仍爱看近臣表演蹴鞠,曾大赏钱财,但时常有大臣进谏,说蹴鞠是奇技淫巧,使人玩物丧志,不务正业,国将不国;地方官也常发通告,指责蹴鞠与击球、射弹、粘雀等都是游手好闲之辈的作为,不值得推崇。

所以,到了元代,蹴鞠已不及宋代盛行,变成了杂技性质的表演活动,女子踢球反而成为社会风向,出现了蹴鞠女艺人,在杂剧、散曲、诗词与话本里都有所见。这些女艺人大多都是青楼女子,为招揽客人显示其高超技艺,为前来玩乐的纨绔子弟献演。

元代明人关汉卿曾邀请朋友到谢馆秦楼散闷消愁,作曲赞赏秦楼女子蹴鞠踢打温柔顺畅自然,最为风流,犹如蝶飞燕舞,低不坠地,蹴之陡高。蹴鞠完全沦为青楼女子为取悦男性的工具,使得蹴鞠在百姓的认知中成为低级趣味,不再人人追捧。

二是出现了家庭内家庭内男女混踢。据传世的元代“蹴鞠纹铜镜”,两个官宦人家的青年男女正在同场踢球,一对僮婢在旁边观战,还配有鼓乐,说明此时男女混合踢球也很普遍。

明清蹴鞠:逐步衰亡

明代的蹴鞠完全沦为一项娱乐项目,赛制与之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设置门,分为蹴球和踢鞠两种。踢鞠是主要靠技术技巧得分,仍然有一定的竞技性,动作丰富,需要有设计感,所以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属于花式鞠球表演。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女子也热爱这项可以表现身姿的活动。而蹴球是一项竞赛性比较弱的无对抗隔网活动,对场上的位置均有很专业命名和制定了详细的比赛方法和规则。

明代蹴鞠赛制比较完善,有相应的比赛规则。队伍内各人员分工明确,对不同位置的球员有明确的、固定的动作要求,不再适合蹴鞠的普通爱好者,减少了这项活动的普遍性,失去了大量群众基础,蹴鞠的传播性更加减弱。

此外,政府对蹴鞠逐渐禁止。朱元璋称帝后,严禁军中任何蹴鞠行为,若有蹴鞠者则斩断双腿;朝廷宫宴上也不再举行蹴鞠表演,蹴鞠艺人也渐渐失去原有受追捧。到了清朝,满人喜爱骑马打猎,射箭摔跤,对中原体育活动进行改造和严格的限制,顺治帝甚至亲下口谕禁止八旗兵、蒙古、汉军踢石球,使得蹴鞠运动的开展范围急剧缩小。

但是,满汉文化的交融使得蹴鞠产生了新的形式,冰上蹴鞠。乾隆皇帝是冰上蹴鞠创始人,但是冰上蹴鞠受气候和场地极大限制,作为一项盛大的观赏仪式也只能由皇帝一人观赏。此外,这项活动只有蹴鞠技术精湛的滑冰好手满人较为符合要求,少有平民能够掌握,所以在民间也难以开展。

如同世上的万般事物,蹴鞠运动在历史中的发展经历了低潮,高潮,衰落阶段。起源于战国时期的街头巷尾,借着唐宋的繁荣达到巅峰时刻,从宫廷到民间,人人都是蹴鞠爱好者。直到儒家文化和外族文化的带来了严重影响,在元明清时期逐步衰亡。

8. 为什么蹴鞠没有成为现在竞技运动的开始

我国古代足球是指蹴鞠,与现代足球最大的区别就是球不一样。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

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

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

现代足球比赛用球应为圆形,它的外壳应用皮革或其它许可的材料制成,在它的结构中不得使用可能伤害运动员的材料。球的圆周不得多于71厘米或少于68厘米。球的重量,在比赛开始时不得多于453克或少于396克。充气后其压力应相等于0.6一1.1 个大气压力(海平面上),即相等于600-1100克/厘米’。在比赛进行中,未经裁判员许可,不得更换比赛用球。

另外,古代的蹴鞠只是作为休闲娱乐用,比赛很少,所以规则很不健全,现代足球的规则比较健全。

9. 蹴鞠消失的原因

足球运动,最早的起源在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蹴鞠”或名“塌鞠”。最早的说法见《战国策·齐策》:“临富甚福而实...塌鞠”。到了汉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蹴鞠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几乎是万人空巷。

唐代是蹴鞠的鼎盛时期。到了宋代,两个球门的踢法已经不见了,主要流行一个球门或是不用球门。这种方式运动的技术性和娱乐性都增强了。清代由于民族风俗的关系,十分喜欢在冰上蹴鞠(最早的冰球运动)。玩时分为两队,每队数十人,球掷起后,两队争踢,以球在自己本方队员的脚下传递为乐。

中国现代足球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家队曾集体去匈牙利留学,并与1958年回国,可惜冲击1958年世界杯决赛圈失败,打击不小。其后的时间内,是十年“文革动乱”,在一个“政治第一”的年代,足球被禁止了。改革开放之后,苏永舜率领中国队冲击1982世界杯决赛圈失败。

1985年5月19日,由于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主场败给了香港,失去出线权。1988年的奥运会和1990年的世界杯,中国队擦肩而过。1979年开始改革,开始对外开放,但足球上与“洋教头”的“再一次亲密接触”却一直等到了90年代。

1992年,谋求开拓发展的中国队将请来了施拉普纳,但是冲击1994年世界杯决赛圈又再次的失败了。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全面启动,这意味着中国足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997年的戚务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冲击世界杯力不从,所以惨败大连金洲,国人继续失望。

中国女足于1982年建立,但是长期以来女子足球在中国并不普及,仍然处在可有可无的从属地位,体制和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专业体育时代,第一代女足球员仍然活跃在赛场上。只有在1996奥运会,1999世界杯上中国女足两度冲击冠军未果,屈居亚军之后,全国才掀起一定的女足热。

在1915年到1934年,中国获得了远东运动会的九连冠,并于1936年,1948年两次入围奥运会。这时,中国足球在亚洲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10. 为什么蹴鞠没能发展成现代足球

蹴鞠是一项古老的球类运动,起源于中国,被认为是足球的前身。以下是蹴鞠的发展史:

起源:蹴鞠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据史书记载,蹴鞠最早是一种军事训练活动,用于提高士兵的体能和战斗技巧。

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蹴鞠逐渐演变成一项娱乐活动,并在中国社会中广泛流行。在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时期,蹴鞠已经成为一种正式的宫廷娱乐活动,并在民间广泛开展。

传播:蹴鞠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地。在这些地方,蹴鞠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推广。

规则:蹴鞠的规则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以用脚踢球为主要方式。在古代,蹴鞠的球是由动物皮制成,规则也相对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蹴鞠的规则逐渐完善,包括球场大小、队员人数、比赛时间等方面的规定。

衰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蹴鞠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并在宋朝(960年-1279年)之后逐渐衰落。这主要是因为其他体育运动的兴起以及社会变迁的影响。总的来说,蹴鞠作为一项古老的球类运动,对足球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如今,蹴鞠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一些地方得到了复兴和传承。

11. 蹴鞠没落的原因

蹴鞠起源于战国时期。

蹴鞠的起源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汉族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

蹴鞠的发展

汉代蹴鞠是训练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体制。如专门设置了球场,规定为东西方向的长方形,两端各设六个对称的“鞠域”也称“鞠室”,各由一人把守。

唐代蹴鞠已有多种方式,有比赛巅球次数的“打鞠”,有场地中间挂网、类似网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参与拼抢的“跃鞠”,还有了设立球门的比赛。

宋朝时,宋徽宗爱蹴鞠,大臣们趋之若鹜,甚至有很多投机者利用蹴鞠的机会接近宋徽宗,从而得到升迁。这种现象,间接带动了火热的蹴鞠文化。

明朝,蹴鞠仍在广泛流行。明初时期《蹴鞠图谱》中圆社锦语有45个,到明朝中后期,在《蹴鞠谱》中圆社锦语发展到130个。

清代中叶以后,随着西方现代足球的传入,中国传统的蹴鞠活动基本上被欧洲的现代足球所取代,而踢毽子作为“蹴鞠之遗事”(宋高承《事物纪原》),而得以继承与发展。

最早的蹴鞠社团——是齐云社。

因为民间蹴鞠以踢得高为好,因此用“齐云”二字,比喻可以与云一样高。齐云社活动较为频繁,不仅广纳社员,还组织比赛,提供场地。后来,有更多的蹴鞠社团应运而生,因为蹴鞠为圆形,因此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名字:圆社。

“蹴鞠”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原文为:安陵阪里公乘项处病,臣意诊脉,谓之:“慎毋为劳力事,为劳力事则必呕血死。”处後蹴踘,要蹶寒,汗出多,即呕血死。

译文为:古代有个叫项处的人,因为迷恋蹴鞠而生病,医生告诉他需要好好休养,他不听医嘱,偷偷去蹴鞠,最后呕血而死。

古时的蹴鞠与现代的足球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但了解后会发现,蹴鞠玩法其实并不难,共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而区分方法也很简单,主要是看球门:没有球门的被称为“白打”,双球门的为直接对抗,单球门的为间接对抗。

  直接对抗 进行直接对抗比赛时,设鞠城即球场,周围有短墙。比赛双方都有像座小房子似的球门。场上队员各12名,双方进行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就像打仗一样,踢鞠球入对方球门多者胜。直接对抗也是汉代蹴鞠的主要方式,被用于军事练兵。

  间接对抗 间接对抗的蹴鞠,球门放在场地中间,双方没有身体接触和激烈的对抗,隔球门而战,更像是一种表演赛。单球门的间接对抗是唐宋时期蹴鞠的主要方式,主要用于为朝廷宴乐和外交礼仪竞赛表演。比赛时,球门中间有一个两尺多高的“风流眼”,双方各在一侧,在球不落地的情况下,能使鞠球穿过风流眼多者胜。

  白打 无球门的散踢方式称作“白打”,历时最久,开展得也最为广泛。相较于直接和间接对抗,白打更像是蹴鞠的花样技巧赛,亦称比赛“解数”。每一套解数都有多种踢球动作,如拐、蹑、搭、蹬、捻等,古人还给一些动作取了名字,如转乾坤、燕归巢、斜插花、风摆荷、佛顶珠、旱地拾鱼、金佛推磨、双肩背月、拐子流星等。

相关阅读
  • 千年商都拥抱时尚风

    珠江之畔,广州塔下,一场场精彩的时装秀演绎着优雅的文化艺术盛宴。28日,主题为“时尚恋花...

  • 时尚风衣+T恤

    时尚风衣+T恤首先我们分享的是风衣搭配T恤衫的组合方式,毕竟这也是一种经典耐看的穿法...

  • 花型 | 男装可爱狗

    男装可爱狗狗图案时尚趋势秀场提炼狗是人们忠诚的朋友,不管是大型犬类,还是可爱萌宠,不同...

  • 国内首部《中国时尚

    中国国际时装周2022秋冬系列将于3月24日至3月31日举办。作为传递时尚风向标的中国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