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和人的关系,她说:
接着,对于人和世界、人和动物的关系,她说:
董卿曾经说过,“主持人应该是文人而不是演员,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她所追求的文人修养,也在主持完两档高分的清流综艺《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之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这种在主持人,特别是女主持人中少见的,出口成章的特质,也让她毫无意外地被人贴上了“知性女人”的标签。可以出圈和陈数、俞飞鸿并列的那种。
后来被哲学家康德,做出了总结性的表述。他说,知性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一种认知能力。
不过这个词在后来,特别是被翻译为中文之后,随着传播,逐渐偏离了最初的含义。
我们现在熟悉的“知性”,不再是指被康德所定义的那种认知能力,而是指由内在的文化修养和知识积累,所散发出的,一种平和从容的外在气质。
因此当我们在说一个人具有知性美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说:
“这个人看起来很有文化、很有知识,拥有思考者沉静内敛的美感,同时又具有亲和力。”
大家稍有留意就会发现,那些被冠以“知性美女”称呼的女性,往往是演员和主持人,而真正满腹经纶的学者,却很少被“知性”这个词形容。
波伏娃笑得这样灿烂
我们也还是不会用“知性”去概括她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后者除了拥有思考者沉静、深邃的气质之外,还隐藏着一丝锐利的锋芒。
哲学家波伏娃汉娜·阿伦特
那种不拘泥于小情小爱,代表着人类,在未知领域披荆斩棘的战士般的精神气,以及不可小觑的顶级智力感,让人们不敢奢望接近她们。
把一生贡献给敦煌莫高窟的樊锦诗
这种气质不仅没有亲和力,甚至还有点六亲不认、一往无前只认真理的意思。
“不好惹”的屠哟哟
对普通人来说,董卿、杨澜这类气质的女人是相对易接近的,可以聊天的对象。
所以柔化智力感的“亲和力”,是知性及知性美的必备要素。
有了它,思维清晰、逻辑连贯、知识渊博的理性女人,才能顺利过渡到知性女人。
2 知性/知性美为什么是女性专属形容词
根据我们上面对知性和知性美的分析,大家可以发现,知性在作为描述“文化人”的形容词时,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性别要素在里面。
像彪形大汉这种词一看就是形容男性的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知性/知性美却成为了女性专属形容词。
丽芙·乌曼扮演的女主角是一位成功的精神病学家
他说,“我素来不喜欢把知识作二字为形容人的标签,比如知识分子,知识精英,知识阶层。“
”最可笑的就是所谓的知识女性。把知识和女人连在一起,究竟是恭维还是讽刺?为什么不说知识男性?“
渊博的汪涵何老师是当仁不让的知识男性
这个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社会共识,那就是——有知识、坚持独立思考的男性,是普遍存在的,而这样的女性,却是稀有的。以至于人们必须创造出一些专门的词汇,去定义和解释这部分“太不日常”的女性。
来回味下俞飞鸿K.O直男癌的名场面
除此之外,这种状况也透露出,人们、特别是掌握话语权的男性。在美学方面,对思维理性、不易也不屑于被情感关系支配的女人,严重缺乏想象力。
多情的小唯有勇有谋的顾晓梦,你猜男性会认为谁更有吸引力
“她太理性了,缺乏女人味”、“女人是纯粹的感性动物,她们活在情绪里”、“不要跟女人讲道理”…
女性缺乏理性和智力感,几乎变成了常识一般的存在,甚至连女性自己也很容易被这种观点收编。
在知乎“有个可爱的女朋友是什么感觉”这个问题里,能看到男性对于女人可爱特质的想象,不外乎是撒娇、卖萌、粘人,适度的任性不讲理以及策略性地哭唧唧。
单纯讨论美的话,就更是了。
只有不参与“粗糙的”社会生产活动的女性,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符合美的标准。
要自己的女儿以董明珠为榜样的这种父亲麻烦请越多越好
在这个背景下,提高人们干预现实能力的大杀器——学习知识和理性思考。
女人变理智、务实,参与现实斗争的过程人们一般叫它“黑化”
有知识、爱思考,独立不盲从,自力更生而不是等待被拯救的女性,就变成了女性群体中的少数派。
大概只有到独立面对命运的知性女人,变成了大多数的时候,这个标签才会离女性而去吧,而那时,或许才是我们所期待的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