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调流行于农村
小调多数属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多侧面、较细致的陈述内容。为适应多段词的需要,其曲调则概括、凝炼地表达某种情绪(或柔美、或哀怨、或欢快),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
小调的节奏规整,节奏型丰富多变,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其次为对唱和一领众和等。城市小调多有丝弦乐器伴奏、引子和过门的运用,以及伴奏中乐器的加花装饰、托腔垫腔等,使小调音乐更为优美动人。
小调的歌词格式多样:除七字句外,也有长短句式,除二句,四句常见外,也常有非对偶的三句、五句等结构;加上衬词的丰富多变和格律化,使小调的曲式结构较之号子、 山歌更为成熟且富于变化。
历史
小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诗经》中的某些叙事性篇章,已经孕育了这一体裁的某些因素。汉代的相和歌就是用丝竹伴奏的歌唱形式,同徒歌谣(清唱一类的歌)有明显不同,相和歌可以说是小调的源头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子夜四时歌》、《月节折杨柳歌》等时序体的乐府民歌,从中可以看到后世传播较广的几种传统小调,如四季、五更、十二月的体式结构原则。至隋、唐之际,有更多的民歌得到选择、提炼,而成为说唱、歌舞演出的一部分,称为曲子,它也是小调体裁的早期形式。
2. 民间小调的种类
有声音的音乐简称声乐!声乐具体是发出声音的乐器,声乐有钢琴,口哨,胡琴,号角,锣鼓,拔,等。还有歌词,歌曲,古戏,如京剧,越剧,鼓戏,快板,相声,歌曲其中有古典,时代歌曲,现代流行歌曲,民间小调,大形歌舞。独唱,双人唱。集体合唱,小儿节目。童话故事等曲目。
3. 我国的民间小调
小调是我国汉族民族歌曲的类型之一,它是指流行民间的一个歌曲小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传承形成的。小调起源于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抒发情感的一个方式,寄托着人民群众的向往,深厚百姓喜爱。
4. 中国民间中的小调
沂蒙山小调 小河淌水 茉莉花 猜调 对歌 十大姐 放马山歌 采茶灯 青春舞曲 在银色的月光下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你送我一支玫瑰花 回娘家 想亲亲 编花篮 兰花花 摇篮曲 无锡景 姑苏风光 太阳出来喜洋洋 小黄鹂鸟 森吉德玛 四季歌 呵呵 这些歌曲都很好听 也好学
5. 小调流行于哪里
《大九连环》又名《姑苏风光》 或《苏州好风光》。属民 间小调, 流行于江南苏州一带 。 原为民歌、曲牌联唱,由《码头调》、《满江红》、《六花六节调》、《鲜花调》、《湘江浪调》、《码头调》等组成。经整理的这一套曲共有六段 。由《知心客》、《叠断桥》、《四喜调》、《湘江浪》、《 绿花绿节》、《翻七调》等组成。》序引为《码头调》又称《剪靛花》调。 《大九连环》曲调明快、活泼 、 乡土味浓厚 。 弹词吸收了女声独唱的小曲唱段 。歌唱了江南名胜苏州一年十二个月的美妙景致和风情民俗。
6. 典型的小调流行
《茉莉花》
《茉莉花》流行于全国各地,是我国民歌的经典之作,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歌曲通过赞美茉莉花,借花抒情,生动含蓄地表达了封建制度下男女的纯真爱情。
2
《紫竹调》
《紫竹调》是广泛传播于吴语区(苏南、上海、浙江大部、皖南等)的传统小调歌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歌。经过历代艺人的传唱和修改,各地的《紫竹调》都加入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在音节的处理上有所不同。但其词其曲,皆有浓厚的吴风。
3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电影《小城之春》的插曲,由王洛宾创作。这首歌既有哈萨克民歌的特色,又有青海藏族民歌的风格,是王洛宾最珍视的歌,也是王洛宾歌曲中艺术评价最高的歌曲,被赞为“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
4
《半个月亮爬上来》
《半个月亮爬上来》是王洛宾根据西北地区民间音调创作的一首民歌。既保留了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质朴无华,又显现了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段,因其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易于学唱而流传全国。
5
《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是四川康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汉族民歌,经江定仙编曲、由喻宜萱1947年4月19日在南京演唱。此后《康定情歌》在全国流传,而且声名远扬海外,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6
《敖包相会》
《敖包相会》是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的插曲。这首歌不仅描绘了草原夜空的辽阔、明朗,同时也诉说着人世间美好的爱情故事。历经半个多世纪,依旧传唱不衰。
7
《祝酒歌》
《祝酒歌》是由韩伟填词,施光南谱曲,李光羲演唱的歌曲。它的曲调活泼流畅,歌词丰满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欢欣喜悦的心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带给人们绵长而久远的往事与随想,脍炙人口的旋律打动亿万人的心。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情感。
8
《蝴蝶泉边》
《蝴蝶泉边》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插曲,由季康作词,雷振邦作曲。歌曲以对歌的形式,描绘了大理美好的自然风光,并以此来表达男女间纯真的爱情。
9
《草原之夜》
《草原之夜》诞生于1959年,是电影纪录片《绿色的原野》中的插曲,由张加毅填词,田歌作曲。这首歌被称为“东方的小夜曲”,是我国经典的草原民歌,至今久唱不衰。
10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著名作曲家雷振邦为老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创作的一首插曲,它由塔吉克民歌
7. 什么民间小调
安徽民间小调演员有:荆献顺、刘晓燕、薄战士、王艺欢、孟献礼、张芳、方雪艳、张影、荆献刚等等
8. 农民间小调
民间小调,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
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因有职业艺人与半职业艺人的传唱,并和曲艺、戏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和完善。所以小调相对来说流传面较广,遍及城市和乡镇,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农村小调以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特别是反映农村妇女的爱情、婚姻生活者居多;城市小调则涉及城镇小手工业者、商人、市民和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乞丐等的生活,以及娱乐嬉戏、自然风光、生活知识、汉族民间故事等。小调表现感情细腻曲折,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小调分为抒情歌、诙谐歌、儿歌和风俗歌四类。
9. 传统民间小调
安徽民间小调是一种传统民间曲艺。创始人薄战士,阜阳界首市泉阳镇集东行政村人,原名薄文良,早年以演出粗俗民间小调出道,擅男扮女装,在安徽、山东、河南等地农村影响很大。成名后开始关注现实生活,戏剧作品渐趋严肃,真实反映农村生活,具有浓郁乡土气息。近年来开始独立拍摄乡土戏剧连续剧
1、正月里,正月正,小寡妇房中泪纷纷,小寡妇今年都三十二哪,我的丈夫啊,一十七岁进了你家门哪,我的个死人啊;
公婆年纪大,丈夫少年轻,一家老少度光阴,俺只说夫妻能白头到老啊,我的丈夫啊,没想到半路就两离分哪,我的个死人哪;
两分离,两离分,丈夫你撇下了两条根,你撇下男孩子才三岁呀,我的丈夫啊,撇下了女孩子够四周啊,我的个死人哪!
2、二月里,天气和,上水头飘来了一对鹅,公鹅在前面打着浪哪,我的丈夫啊,母鹅在后面紧呀跟啊着呀,我的个死人啊;
紧跟着,慢跟着,游来没有飞去的多,小寡妇好比那孤独的雁哪,我的丈夫啊,飞到晚上没处落呀,我的个死人哪;
孩子年纪小,谁能体谅我,小寡妇门前是非多,闲来没事我也不敢门前站哪,我的丈夫啊,怕的是小光棍调戏我呀,我的个死人哪!
调戏我,议论我,大街小巷也不敢挪,从早我想到天色已晚呀,我的个丈夫啊,半夜醒来也睡不着呀,我的个死人哪;
3、三月里是清明,桃红柳绿春意浓。什么人留下了清明节呀,我的个丈夫啊,家家户户添坟堆啊,我打个死人啊。
添坟堆,烧酒杯,金银纸马都烧成了灰,小寡妇哭的那如酒醉哪,我的个亲人啊,哭死在荒郊也不想回啊,我的个死人哪。
想亲热,盼亲人,死后的死鬼可能显显灵,你保佑保佑多多保佑呀,我的个丈夫啊,保佑你的孩子平安长成人哪,我的个死人哪。
欠起身,我打打灰,手拉着乖孩子把家回,我有心抱着孩子回家转哪,我的个亲人哪,舍不得面前土坟堆呀,我的个死人哪。
4、四月里四月八,小寡妇庙里把香插,人家烧香都是为儿女呀,我的个丈夫啊,小寡妇烧香为的啥哪,我的个死人哪,
烧罢香,拜罢菩萨,手拉着孩子转回家,半路上碰见了光棍赶会呀,我的丈夫哪,可怜我想起了孩子他的个大呀,我的个死人哪。
紧紧的走慢慢的行,手拉着孩子转回门,太阳一落天傍晚哪,我的个丈夫哪,光看见房子不见人呀,我的个死人那。
拿过火柴我点上灯,俺睡在床上冷清清,半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哪,我的个丈夫哪,我梦见死鬼你转回门哪,我的个死人哪